包括专业关系,专业数据,专业交流,也希望通过一个有专业场景的平台来完成。中国职业社交模式的时代已经到来。
针对国内专业社交网站的现状,汪秀娟表示,目前很多专业社交网站只是点对点模式的复制,并没有真正掌握运营方式和用户需求。这个平台根本上不去,核心价值在于控制用户需要的路径或场景。
这样的平台才能真正形成规模。
(资料图片)
以下是对大姐网CEO汪秀娟的采访:
腾讯科技:腾讯用户早上好。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会议现场。很荣幸邀请到大捷的创始人汪秀娟。com。
汪秀娟:腾讯的大家早上好。
腾讯科技:你刚刚现场演讲完。你愿意先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演讲的精髓吗?
汪秀娟:我今天跟中国互联网行业主要分享的是职业社交模式,因为职业社交模式在中国整个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模式。我们知道,中国互联网每隔几年都会出现一些新趋势或新模式。
职业社交是国内常见的社交模式,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包括腾讯、微博,都属于一般社交模式。但是,在通用社交快速成熟发展之后,用户会发现自己在通用社交中并没有完全满足自己职业的某些需求。
或者是职业和生活混在一起,感觉有点纠结,慢慢的用户在职业社交方面的需求,包括职业关系,包括职业数据,职业交流,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一个有职业场景的平台来完成。大街网做的就是这种专业社交的模式。
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用户在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之前他们在通用平台上满足了很多这样的需求,但是在感觉到一些不适之后,已经转向了专业社交。最近的数据包括我们看到的用户状况,说明了中国职业社交的模式和机会。
它自己的市场空间已经到来。
腾讯科技:你刚才提到了时机。国内有很多专业社交的网站,有些起步比较早。目前可能比不上LinkedIn。实际问题是最大的原因吗?
汪秀娟:首先,LinkedIn出现在2002年和2003年,真正的发展是在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时间是几年后。大街网是2009年建立的,我们真正快速发展是在2011年和2012年。
从时机上来说也有道理。中国早期确实有一些模式,但是我们在互联网行业经常说,有时候出现的太早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你可能还在早期,用户的地位还不在。你当时捕捉到的用户需求,
按照那个时间点构建的产品形态也会变形。我们觉得主街的时间刚刚好。一方面是相对早了两三年,但没那么早。大街网这几年的运营路径也是我们完全掌握了运营形式。其实SS或者职业SS都不是那么好做的。
我们有很多份,或者说只是把形式搬到了这里,但并没有真正掌握操作方法和用户需求的真实路径。这种平台根本上不去。大街网的用户规模比老字号大很多倍。一方面,是时候了。
另外一方面把职业社交的用户需求形态把握住,把用户形态下面他们需要的路径或者他们需要打造的情景都能够把控好,这样的平台才能够真正形成,连接点才能形成规模。
腾讯科技:您刚才提到要把握用户的情景或者使用的习惯需求,大街网在这方面怎么样把握用户,您觉得用户需求在哪里?大街网怎么样满足这样的需求?
王秀娟:大街在中国其实相对比LinkedIn适合中国本土的方法,另外我们也认真考虑中国用户的情景。大街网在用户群规模上没有像LinkedIn,它直接从35岁往上去切,国外的经济整个,
它是高速资本主义发展之后的成熟期或者是衰退期。大街选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经济非常活跃,我们选的户群在20-35岁,这个用户群在中国的职业发展也把他们在职业上非常活跃,需要交流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合作,
这方面的需求比35岁以上的人更强,首先我们选择用户群不同。
另外运营方法上能够看到,大街我刚才在会场上也分享了一个图片,它的概念就是大家很多人包含LinkedIn,招聘相关的收入占到60%、70%,很多人分不清楚职业社交和社交招聘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
他们俩在产品形态上面怎么去组织,怎么去拆分。社交招聘是职业社交的应用,或者是它商业变现的途径,同时对用户来讲它也是非常直接、刚性的,我们说机会的价值。也就说,人在职业社交上可以满足很多价值,
自己打造一个完整的职业形象,也可以维系和建立他的职业人脉,同时通过职业人脉的各种交流实现他的职业洞察,了解更多的职业知识,更好的成长,基本上能够更快地提高。另外他可以建立很多职业上的合作,
能够让他有更好的成就,所以这些机会都是他的在职业社交平台上获得的机会。机会这一块职业发展跳槽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我认识了你,将来有好的机会,你来挖我,这个机会比较显性。
一方面招聘是职业社交上面的应用和刚性价值的线索,但它不是全部。另外招聘又很有意思,它是一个能够让用户去更低门槛或者更容易留下职业档案,我将来要跟别人合作,我要告诉别人我到底什么的,哪块是我的专长。
一般你要真是跳槽,一定会留下一个职业档案,只有求的事情,才会留下完整的职业档案。但是你一旦说为了职业发展的目的,留下了档案之后,你就会发现像我刚才提到的职业交流、行业交流,相互合作这些东西,
其实就有点招聘是他的鱼饵,但是这个鱼饵一旦让用户冲着刚性需求留下了职业档案,因为职业档案再去找你想要认识的人,拓展你想要认识的有价值的人跟他谈合作也罢,交流也罢,去一块搞一些创业项目也罢,
你会发现更有的放矢。
如果说我想找腾讯科技的同事去谈一个合作,不知道你们每个人具体负责哪一块,如果说我知道你的职业档案之后,更知道我是不是要找你,更应该跟你讨论哪个话题,职业社交的场景才能更加准确,才能够更加有效。
腾讯科技:大街网做的你们非常突出招聘或者求职,直接换工作相关的东西,有没有吸用户的只是这一点,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是有其他的因素来吸引用户使用职业社交的东西?
王秀娟:这是一种运营的节奏和一些运营的阶段,也就说大街早期也提供了很多求职以外的职业圈问答的功能,某一个阶段用户更多冲着求职的目的,留下职业档案之后,他才能够真正产生更好的体验。到今天的时间点,
比如说LinkedIn在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用户出于职业发展的危机感,留下了他的职业档案,你能看到2009年产品发展起来,2012年的Group,近一两年的LinkedIn 这种产品才发展起来,
其实这些产品一直都有,某一个时间点,求职利益更强,用户更愿意用,留下职业档案之后,在职业圈,有更多人找他,大家也知道找他聊什么,大家开始搜人的时候有没有更好的找到他,大家在一块看新闻的时候,
发现他也看了,他的观点,基于他的职业身份也会变的更有交流性。所以本身是这些产品在不同阶段会有他的不同兴奋点,只不过有些兴奋点偏早,等到兴奋点过了之后再到另外一个兴奋点。
腾讯科技:我们知道LinkedIn很多用户一个月才登录一次,像大街网用户登录或者用户的活跃情况怎么样,你怎么看用户在职业社交上面的活跃问题?
王秀娟:首先职业社交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一定不会比通用社交平台的用户活跃度高。你想想通用社交平台上跟朋友嘘寒问暖,肯定会密度大,在职业上面这些东西哪怕你的职业兴趣,职业相对的休闲的观点,
但这些东西一定不会像嘘寒问暖普通的交流密度大。但是职业社交每一个用户行为或者每一个数据都会更有价值,其实我举个例子,我们在通用平台上也有谁浏览了我的主页,
你要知道这个小的行为在职业社交的意义就会完全不一样,我们经常发现一个投资人看了我的主页,是不是想找我谈投资,或者媒体访问我主页,他是不是最近对我们模式关注,
所以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会比通用社交的行为含金量更高,更变现的加快也会更高,商业数据会比通用的数据价值高,消耗型的行为比价值型的行为,因为在通用是为了消耗时间,消耗某一些情绪,
但他在这边每一个行为都能带来某种职业机会,职业价值,所以行为点会相对稀疏一些,带来的价值都会很高。因为这个使得这个平台他的长期价值,或者说它会没有我们通用社交担心的问题,
游戏很火一下子用户三四个月一年两年都在玩,过了这个期间就消亡了,很多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职业社交这种平台不会有那么的痴迷和黏着,给用户可以带来长期的价值,一旦留下职业资料,有了他的职业圈子,
交流的平台就很难再去离开。每一个行为可以带来经济上实际的利益,就很难离开,这种平台长远的价值和产生的将来的商业空间也会更大。
2013互联网大会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腾讯科技作为本届互联网大会的官方战略合作门户和官方指定合作新闻中心,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视频和图文直播。并特设立2个现场专访间,
力邀业界专家与企业代表以视频访谈等方式,共同探讨产业现状,指点未来趋势。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