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培训班上加压 汽车产业向前

来源:安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3-07-07 07:46:35

“汽车产业面临的竞争可以说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有些传统车企如果不加转型,就可能被淘汰。”7月5日,2023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池州开班,面对参加培训的各地经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负责人,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英春强调使命感和紧迫感。

目前,安徽已集聚了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江淮、长安、汉马7家整车制造企业,拥有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1100多家,其中不乏国轩高科、巨一科技等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省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既然如此,培训班现场这满满的紧迫感从何而来?

自我加压 把握战略机遇

近年来,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列入安徽十大新兴产业。6月21日,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要增强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的紧迫感使命感。

为推动我省从汽车大省向新能源汽车强省迈进,安徽列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如:到2025年实现万亿产业规模、整车产量410万辆,到2027年实现两万亿产业规模,整车产量670万辆。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安徽要更进一步,紧迫感使命感要更多一分。

作为汽车制造业主管部门,省经信厅迅速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最新要求和重点任务,举办此次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中汽中心、一汽集团、中国电子商会、中集瑞江、奇瑞汽车等行业及企业专家,通过分析行业形势和发展趋势,探索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帮助参训人员提升认识,开拓眼界,启迪思维,理清发展思路,促进我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实现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

为了把握中国汽车工业“换道超车”的战略机遇期,安徽将目光瞄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基地、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出口基地。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基地,才能理直气壮地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程英春强调,为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省经信厅立足工作实际,正在编制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方案,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

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地方政府同样“紧张”起来,行动起来。池州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据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江兴来介绍,池州目前在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31个,总投资454.4亿元。涌现了像安安新材、明坤铝业、振宇汽车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82.5亿元,2023年1-5月实现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3.97%。

做大做强 保持战略定力

汽车产业是安徽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近三年来,我省汽车产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22年汽车产量174.7万辆,占全国的6.4%,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7;新能源汽车产量52.7万辆,占全国的7.5%,居全国第7。总体看,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国内领先,培育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汇聚了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在智能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但是面对产业格局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安徽要做的选择题很多,包括战略方向的确定、技术路径的选择等,这无疑带来了紧迫感和使命感。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汽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交流,通过更加深层次的互联互通、相互启迪,破解难点,聚能向上,为汽车产业在不确定性的发展中注入确定性的力量。”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顾洪建表示,中汽中心发起汽车产业“十城百企”公开课行动与此次培训班理念相契合。

“今年1-5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6.5万辆,占全国8.8%,居全国第3位。”省经信厅汽车工业处处长马翠兵介绍,我省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比亚迪、大众安徽等一批项目陆续落地,汇聚本土品牌、造车新势力、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合资品牌等整车生产企业,建立了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内外饰等的全产业链体系,构架了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三大主导方向的“一链三线”战略布局,具备纯电、混动和氢燃料多种技术路线。

使命在肩,紧迫前行。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无疑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时候更需要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握战略机遇,保持战略定力,汇聚各方力量和智慧,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竞争力,推动我省从汽车大省向新能源汽车强省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